庚子之乱(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什么又把中国的庚子赔款退了回来)
资讯
2023-11-19
70
1. 庚子之乱,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什么又把中国的庚子赔款退了回来?
清末的时候八国联军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需赔偿各国天价的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后来各国确实退还了一部分赔款,用作了中国学生的留学基金。那么列强们为何要退款呢?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呢?难道他们良心发现了吗?
说起退还庚子赔款,最先提出的是美国。
当时因为银价大跌,辛丑条约上规定的是按照银元赔偿,如果还按照银价计算的话,列强们感觉很吃亏,因为这样会少拿到很多钱,于是他们就坚持按照签订合约时的银价来计算。同时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提出了让清政府用黄金来赔偿。如果都按照他们的要求的话,那需要支付的赔偿款就更加多了。
所以清政府的驻美公使梁诚就跟美国人争论了起来,当时美国的国务卿在情急之下说漏了嘴,提到了一句庚子赔偿数额确实很大,这句话被梁诚敏锐的抓住了。
当时各国以各种虚假理由,虚报各种损失,再加上各种利息等等,清政府支出的赔款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条约规定的数额,也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经济能力了,就全把清政府全部掏空了,全国人民都不吃不喝也是赔不起的。
于是梁诚先生就利用了这点,也不和美国人讨论究竟用白银还是黄金赔了,直接就跟他们讨论起赔偿金额太多了,里面的虚假数据太多了,美国人必须得退还这些多收的金额。梁诚先生先后在美国国会,还有议员之间奔走,到处游说,让他们退钱。
同时关于庚子赔款在美国内部其实也有争议的,他们的争议点恰好也是金额太高了,他们也认识到了这笔金额超出了清政府的赔付能力了。如果一直逼着他们赔款,清政府迟早得崩溃。
当时中国已经千疮百孔,清政府为了赔款进行各种摊派,一级级的压下来,最终压倒了每一个中国百姓的头上,老百姓们已经被逼的活不下去了。国内到处都是民变,清政府已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中国人也都自发的开始抵制洋货,对于欧美各国列强也都极度的仇视。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无数国际企业都靠着中国的市场生存,中国消费者只要停止购买,就算是世界五百强也得瞬间倒闭。其实在清末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当时的各国也都是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市场尤其的看重。
当时民间开始抵制洋货,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就开始直线下降,很多工厂濒临倒闭。
当时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抵制洋货开始后,美国面粉开始滞销”,“国产的纺织厂以前连年亏损,现在国产布前所未有的畅销”,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报端。
美国的资本家们坐不住了,开始对政府施压,让他们不要这么短时,逼着清政府还这点小钱损失了这么大的市场,得不偿失。
同时另一些美国人看的更加的长远,当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思想上都是倾向于日本的,都在呼吁中国应该让日本学习。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不管是军事上的扩张,还是经济上的扩张,都远不及思想文化的扩张恐怖,这可是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的。
这个现象让很多美国人开始紧张起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肯定是会成为各行业的栋梁,如果这么下去,中国未来就会越来越向日本靠拢,这严重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于是一些美国人也开始向政府呼吁,让他们加快吸引中国学生来留学,数量越多越好。
于是一份文件就放到了当时的总统罗斯福面前,里面写道:
哪一个国家能够教育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哪个国家就能掌控中国的未来,这是控制中国的最巧妙的方式,我们就能够用知识和精神去操控中国未来的领袖。这种精神上的支配,比军事上的压迫更加可靠。这个计划很快的得到了美国高层的认可,另一方面梁诚的游说也起到了一定效果,美国很快就出台了一个计划,退款一半的赔款用于中国学生的留学基金,同时他们还主动出资在中国建立了12所大学。
现在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它的前身清华学堂当时就是专门处理赴美留学事务的,所以后来战争期间清华的经费比其他学校更充足,条件也更好,因为清华可以拿到更多的庚子赔款。
后来美国还游说了其他列强,让他们都退还一部分庚款,不要把清政府逼的那么紧,免的把清政府给逼下台了,对大家都没好处。清政府毕竟是软柿子,任由大家随便欺负都不反抗,还老实听话,甘愿当列强的狗腿子。如果清政府被推翻了,新换上来的肯定没这么好控制。
于是乎其他国家也开始效仿美国,退还了一部分的庚款。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人的这一算计也很成功,这些庚子留学生后来在思想上大都是倾向于美国的。这些人中很多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有些人就此留在了美国,这也是后来的民国政府为什么那么听美国人的话的原因之一。
2.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
导语:
慈禧执政48年,垂帘听政的时间,就长达38年,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这两大板块,分别是跟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和自己独自垂帘听政。
至于三个阶段,分别是同治皇帝时期,光绪皇帝亲政前,和光绪皇帝被囚禁后。光绪皇帝在1889年到1898年亲政10年间,姑且认为慈禧没有再垂帘听政。
0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夺取朝政大权,掌权长达13年。早在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后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常常帮助咸丰皇帝出点主意什么的。但是咸丰拒绝后宫干政,所以就没有允诺慈禧太后将来执政的事情。
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曾经留下过遗诏,吩咐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扶持同治皇帝。
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清史稿》
同治皇帝那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当然想要自己一个人控制同治皇帝。而遗诏当中,咸丰皇帝把自己的那几个亲兄弟全都排除出了辅政大臣的范围。
这很明显就是咸丰皇帝信不过自己的亲兄弟,尤其是恭亲王奕䜣。因为奕䜣实在是太聪明了,咸丰皇帝担心同治皇帝的皇位受到影响。
可是奕䜣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当然不甘寂寞。于是乎慈禧太后就主动联络上了奕䜣,希望他能够出面帮助自己一起夺取顾命八大臣的权力。
于是一场没什么战乱的政治斗争就此展开,辛酉政变的结果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一起负责执政,而顾命八大臣则全部失去了权力,以肃顺为首的几个更是被慈禧诛杀。
从这一场政变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女人。从此她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慈安太后虽然也陪在她身旁,可是慈安太后对政治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基本都是慈禧太后掌控天下局势。
从1861年咸丰帝死,一直到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慈禧太后在这13年里,一直处于垂帘听政状态,是帝国的真正领导人。
02扶持光绪登基,到光绪亲政之前,慈禧掌权13年。撤帘归政以后,慈禧太后在后宫安生了两年时间,很可惜的是,同治皇帝自己不争气,仅仅亲政了两年时间,就病死了。
这一年是1875年,伤心过度的慈禧太后,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将来的皇帝该由谁来继承呢?
在这种情况下,她想起了自己妹妹的儿子,也就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妹妹所生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这孩子跟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醇亲王又听从慈禧的调遣。
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所有在慈禧的操作之下,爱新觉罗载湉在1875年登基,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再次出来垂帘听政。
一直到1889年,光绪皇帝可以亲政了,慈禧太后才逐渐放权,让光绪皇帝自己执政。而这期间慈禧一共执政15年时间,加上此前的13年,慈禧已经有28年执政经验。
期间慈安太后在1881年就暴毙而亡了,所以后面这9年时间,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执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清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洋务运动已经日新月异,清朝也大有蒸蒸日上的态势。这个时候慈禧对自己的执政情况非常满意。她认为自己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暴动,又兴办洋务,使得国家富强,实在是一位英明的太后。
03光绪皇帝掌权的10年里,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说慈禧前段时间的执政,还是挽救了大清王朝的。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态度,保住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后来光绪亲政以后,其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李鸿章拍着胸脯告诉光绪皇帝,大清国的水师力量,那是远东地区第一名,最强的那个。
随后光绪皇帝问李鸿章,能否与日本一战?李鸿章连连摇头,表示我的水师只可以放在海湾里面生锈,绝对不能拿出来打仗。
庚辰,懿旨恭亲王奕复为军机大臣。辛巳,免顺直被水州县额赋。丙戌,日本陷复州。戊子,日本兵集金、复二州。谕宋庆率诸军决战。丰升阿、聂桂林自岫岩奔析木城,闻敌至,师复溃,日人取析木城。以程文炳为陆路提督。己丑,宋庆及日人战于海城,败绩,退保田庄台。庚寅,依克唐阿及日人战于凤凰城,侍卫永山死之。命荣禄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清史稿》
光绪皇帝当然不听,每年几百上千万的军费给了李鸿章,这么强大的水师不能打仗?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就这么爆发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割地赔款,清政府丢尽了脸面。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是罪魁祸首就三个人,一个慈禧、一个光绪还有一个李鸿章。慈禧和光绪是国家领袖,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有罪过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拒绝与日军对决,最后丧失了反击的时机。
第二件事是戊戌变法,这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自古以来变法都是一场阵痛,戊戌变法也不例外。这是仅仅持续了一百天的变法活动,所以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
如果成功了,那么清王朝可能会进入到君主立宪制,可惜最后失败了。慈禧太后察觉到了异样,果断夺取政权,将光绪囚禁起来,捕杀戊戌变法分子。
04囚禁光绪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0年时间。其实光绪皇帝亲政的时候,慈禧太后一刻都没有放权的意思,她手里的心腹大臣诸如李鸿章等人,都为慈禧太后看着光绪皇帝呢!
所以光绪皇帝亲政10年,其实也算是慈禧太后掌权的10年时间,不过这段时间从形式上来说,是光绪皇帝的10年执政期。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太后再次“被迫”走到前台,成为了帝国的主人。这个时候的大清国已经完全开始走下坡路了,慈禧太后开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活动。
她想要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尽量保全清皇室的生存空间。只要清王朝不倒闭,那么什么都好商量。
很可惜的是,一切都很难挽回了,因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极点,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持自己家族的统治,更是不得人心。所以灭亡是必然的,慈禧去世以后,仅仅3年时间,清王朝就灭亡了。
总结:执政48年,垂帘38载,慈禧过错大于功劳。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功过是难以评价的,比如说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就很难去评价这件事,毕竟双反支持者的人数都不少。
不过慈禧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因为慈禧绝对是过大于功。
先说说功劳,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李鸿章兴办洋务,支持沈葆桢开设船厂,支持张之洞开办兵工厂,这一系列的支持,使得晚清有了一定的抗争资本,也为争夺主权做出了努力。
再看看他的过错,她出卖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割地赔款。放弃京城逃避战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清朝处于被动状态。丧权辱国之下,居然还囚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改革变法,很难想象她的统治会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说,慈禧执政48年的时间,垂帘听政38年之久。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统治者。她的私心,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参考资料:《清史稿》
3.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含义:
或称庚子事变、庚子国变、庚子拳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清末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也包括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排外运动,“突显中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它也标志着以仇外情绪为契机的反对基督教传教活动已达到高水位”,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
(一)爆发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
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4. 义和团兴起时间地点口号?
义和团运动时间是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
,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地点是中国北方,首先爆发的地点是山东。参战方八国联军、清政府、义和团,结果是八国联军胜利。
义和团口号其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口号其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晴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阻住天。
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语学真言。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劝学拳,要灭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5. 慈禧死后权力落谁手上?
在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的掌握并没有落到一个明确的接班人手上。清朝政权陷入了一段混乱和动荡的时期。以下是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说明:
慈禧太后去世后,清朝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的局面。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慈禧太后的儿子、光绪皇帝的弟弟奕譞(载湉)应该是合理的继承人选。然而,奕譞并没有立即接任皇位。在慈禧太后去世后的几个月里,清朝政权的权力处于一种暂时的过渡状态。在这期间,慈禧太后的亲信、家族成员以及官僚集团都试图争夺控制权。然而,由于政治派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争斗,权力的最终归属并没有得到明确解决。在这一时期,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是袁世凯,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袁世凯在慈禧太后临终前受其委任,成为摄政王,掌握了实际的政治权力。然而,袁世凯并没有接受清朝皇位,而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中国的重要政治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权的统治逐渐削弱,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加剧了政权的瓦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统皇帝退位。此后,中国进入了新的政治时代,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并没有明确落到一个接班人手上。清朝政权陷入了权力斗争和混乱的局面,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袁世凯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没有接受皇位,而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历史反映了清朝政权的衰落和中国社会的转型。6. 1840年到2021年中国的大事件?
1 鸦片战争1840-1842 2 洪杨匪乱1850-1864 3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4 洋务运动1861-1894 5 中法战争1883-1885 6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7 戊戌变法1898 8 庚子之乱1900 9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1911 10 辛亥革命1911 11 民国成立和清朝灭亡1912 12 二次革命1913 13 护国战争1915-1916
7. 义和团是什么时间?
最早义和团是1899年10月,在山东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信天主教的中国百姓与不信教的百姓发生冲突,义和团冲击当地外国人建的教堂,冠县知县蒋楷派兵镇压,义和团首领朱红灯率义和团团民与清军战斗,将清军打败了。
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广大人民掀起了反抗浪潮。1901年6月,直隶深州、安平等地民众在田燮经领导下,竖起“反清灭洋”的大旗,反抗侵略者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同年8月祁子刚领导的直隶雄县起义,也高举“反清灭洋”旗帜。1901年,川东义和拳散发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口号。随后1902年四川红灯教首领李冈中在资阳起义,四川义和团斗争开始高涨。同年4月,爆发景廷宾起义,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也参与了起义。景廷宾被推为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两面大旗,歼灭来敌七十余人。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四万人,势力遍及冀、鲁、豫三省24个县。7月25日,起义军被镇压,景廷宾被害。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爱国思想
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欧弗莱区在《列强对华财政控制》一文中论证义和团运动时说:“关于它兴起的原因,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如今又想来瓜分中国。’”
排外思想
与爱国思想相对应,义和团也存在一些排外的思想与举动。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处理。
一是义和团为抵抗清军镇压或外国侵略军的进攻而在部分地区采取的毁铁路拔电杆的行为,这些举动是基于战争形势的需要,并不存在仇视外国科学技术的问题。如涞水之战杨福同被杀后,义和团开始大规模拆毁铁路,根据当时有人的分析,其缘由是“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拳事杂记》)。过去有人仅凭义和团的宣传“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就认为这是敌视西方文明的举动,这是不严肃的。
二是部分义和团员基于仇外对西方器物的大规模毁坏,如“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见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佚名:《天津一月记》)此外,义和团还杀害了很多无辜卷入的教徒和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若纸菸,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这些行为遭到后世论者的极大诟病,认为是封建蒙昧主义的体现。
三义和团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在一部分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笼统排外的同时,另一部分部分义和团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器物。一些义和团员在实战中意识到洋枪的优点并加以使用,如俄国随军记者扬契维茨基说:“街上到处都是扎着红头巾的义和团,不过,如今他们不仅手持长矛大刀,而且有的也拿着步枪了”。还有一些义和团只要形势需要,并不拆毁铁路。如新城某团“其团规不赴调出战,不滥杀教民,不拆铁路,颇守正。”(《拳匪纪略》)又如在保定西关“铁路人人自危,皆错愕不知所为。或献计曰:‘莫如迎师立厂,拳匪顾念同类,或可免意外之虞。’观察不得已从之,立厂于西关永宁寺,迎师教练,诫毋焚杀。铁路诸色人等尽入其中。由是人心始定,拳匪与工役耦居无猜,附省二百余里铁路得以无恙。”(《畿南济变纪略》)。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庚子之乱,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什么又把中国的庚子赔款退了回来?
清末的时候八国联军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需赔偿各国天价的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后来各国确实退还了一部分赔款,用作了中国学生的留学基金。那么列强们为何要退款呢?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呢?难道他们良心发现了吗?
说起退还庚子赔款,最先提出的是美国。
当时因为银价大跌,辛丑条约上规定的是按照银元赔偿,如果还按照银价计算的话,列强们感觉很吃亏,因为这样会少拿到很多钱,于是他们就坚持按照签订合约时的银价来计算。同时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提出了让清政府用黄金来赔偿。如果都按照他们的要求的话,那需要支付的赔偿款就更加多了。
所以清政府的驻美公使梁诚就跟美国人争论了起来,当时美国的国务卿在情急之下说漏了嘴,提到了一句庚子赔偿数额确实很大,这句话被梁诚敏锐的抓住了。
当时各国以各种虚假理由,虚报各种损失,再加上各种利息等等,清政府支出的赔款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条约规定的数额,也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经济能力了,就全把清政府全部掏空了,全国人民都不吃不喝也是赔不起的。
于是梁诚先生就利用了这点,也不和美国人讨论究竟用白银还是黄金赔了,直接就跟他们讨论起赔偿金额太多了,里面的虚假数据太多了,美国人必须得退还这些多收的金额。梁诚先生先后在美国国会,还有议员之间奔走,到处游说,让他们退钱。
同时关于庚子赔款在美国内部其实也有争议的,他们的争议点恰好也是金额太高了,他们也认识到了这笔金额超出了清政府的赔付能力了。如果一直逼着他们赔款,清政府迟早得崩溃。
当时中国已经千疮百孔,清政府为了赔款进行各种摊派,一级级的压下来,最终压倒了每一个中国百姓的头上,老百姓们已经被逼的活不下去了。国内到处都是民变,清政府已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中国人也都自发的开始抵制洋货,对于欧美各国列强也都极度的仇视。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无数国际企业都靠着中国的市场生存,中国消费者只要停止购买,就算是世界五百强也得瞬间倒闭。其实在清末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当时的各国也都是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市场尤其的看重。
当时民间开始抵制洋货,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就开始直线下降,很多工厂濒临倒闭。
当时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抵制洋货开始后,美国面粉开始滞销”,“国产的纺织厂以前连年亏损,现在国产布前所未有的畅销”,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报端。
美国的资本家们坐不住了,开始对政府施压,让他们不要这么短时,逼着清政府还这点小钱损失了这么大的市场,得不偿失。
同时另一些美国人看的更加的长远,当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思想上都是倾向于日本的,都在呼吁中国应该让日本学习。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不管是军事上的扩张,还是经济上的扩张,都远不及思想文化的扩张恐怖,这可是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的。
这个现象让很多美国人开始紧张起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肯定是会成为各行业的栋梁,如果这么下去,中国未来就会越来越向日本靠拢,这严重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于是一些美国人也开始向政府呼吁,让他们加快吸引中国学生来留学,数量越多越好。
于是一份文件就放到了当时的总统罗斯福面前,里面写道:
哪一个国家能够教育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哪个国家就能掌控中国的未来,这是控制中国的最巧妙的方式,我们就能够用知识和精神去操控中国未来的领袖。这种精神上的支配,比军事上的压迫更加可靠。这个计划很快的得到了美国高层的认可,另一方面梁诚的游说也起到了一定效果,美国很快就出台了一个计划,退款一半的赔款用于中国学生的留学基金,同时他们还主动出资在中国建立了12所大学。
现在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它的前身清华学堂当时就是专门处理赴美留学事务的,所以后来战争期间清华的经费比其他学校更充足,条件也更好,因为清华可以拿到更多的庚子赔款。
后来美国还游说了其他列强,让他们都退还一部分庚款,不要把清政府逼的那么紧,免的把清政府给逼下台了,对大家都没好处。清政府毕竟是软柿子,任由大家随便欺负都不反抗,还老实听话,甘愿当列强的狗腿子。如果清政府被推翻了,新换上来的肯定没这么好控制。
于是乎其他国家也开始效仿美国,退还了一部分的庚款。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人的这一算计也很成功,这些庚子留学生后来在思想上大都是倾向于美国的。这些人中很多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有些人就此留在了美国,这也是后来的民国政府为什么那么听美国人的话的原因之一。
2.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
导语:
慈禧执政48年,垂帘听政的时间,就长达38年,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这两大板块,分别是跟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和自己独自垂帘听政。
至于三个阶段,分别是同治皇帝时期,光绪皇帝亲政前,和光绪皇帝被囚禁后。光绪皇帝在1889年到1898年亲政10年间,姑且认为慈禧没有再垂帘听政。
0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夺取朝政大权,掌权长达13年。早在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后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常常帮助咸丰皇帝出点主意什么的。但是咸丰拒绝后宫干政,所以就没有允诺慈禧太后将来执政的事情。
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曾经留下过遗诏,吩咐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扶持同治皇帝。
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清史稿》
同治皇帝那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当然想要自己一个人控制同治皇帝。而遗诏当中,咸丰皇帝把自己的那几个亲兄弟全都排除出了辅政大臣的范围。
这很明显就是咸丰皇帝信不过自己的亲兄弟,尤其是恭亲王奕䜣。因为奕䜣实在是太聪明了,咸丰皇帝担心同治皇帝的皇位受到影响。
可是奕䜣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当然不甘寂寞。于是乎慈禧太后就主动联络上了奕䜣,希望他能够出面帮助自己一起夺取顾命八大臣的权力。
于是一场没什么战乱的政治斗争就此展开,辛酉政变的结果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一起负责执政,而顾命八大臣则全部失去了权力,以肃顺为首的几个更是被慈禧诛杀。
从这一场政变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女人。从此她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慈安太后虽然也陪在她身旁,可是慈安太后对政治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基本都是慈禧太后掌控天下局势。
从1861年咸丰帝死,一直到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慈禧太后在这13年里,一直处于垂帘听政状态,是帝国的真正领导人。
02扶持光绪登基,到光绪亲政之前,慈禧掌权13年。撤帘归政以后,慈禧太后在后宫安生了两年时间,很可惜的是,同治皇帝自己不争气,仅仅亲政了两年时间,就病死了。
这一年是1875年,伤心过度的慈禧太后,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将来的皇帝该由谁来继承呢?
在这种情况下,她想起了自己妹妹的儿子,也就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妹妹所生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这孩子跟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醇亲王又听从慈禧的调遣。
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所有在慈禧的操作之下,爱新觉罗载湉在1875年登基,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再次出来垂帘听政。
一直到1889年,光绪皇帝可以亲政了,慈禧太后才逐渐放权,让光绪皇帝自己执政。而这期间慈禧一共执政15年时间,加上此前的13年,慈禧已经有28年执政经验。
期间慈安太后在1881年就暴毙而亡了,所以后面这9年时间,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执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清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洋务运动已经日新月异,清朝也大有蒸蒸日上的态势。这个时候慈禧对自己的执政情况非常满意。她认为自己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暴动,又兴办洋务,使得国家富强,实在是一位英明的太后。
03光绪皇帝掌权的10年里,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说慈禧前段时间的执政,还是挽救了大清王朝的。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态度,保住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后来光绪亲政以后,其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李鸿章拍着胸脯告诉光绪皇帝,大清国的水师力量,那是远东地区第一名,最强的那个。
随后光绪皇帝问李鸿章,能否与日本一战?李鸿章连连摇头,表示我的水师只可以放在海湾里面生锈,绝对不能拿出来打仗。
庚辰,懿旨恭亲王奕复为军机大臣。辛巳,免顺直被水州县额赋。丙戌,日本陷复州。戊子,日本兵集金、复二州。谕宋庆率诸军决战。丰升阿、聂桂林自岫岩奔析木城,闻敌至,师复溃,日人取析木城。以程文炳为陆路提督。己丑,宋庆及日人战于海城,败绩,退保田庄台。庚寅,依克唐阿及日人战于凤凰城,侍卫永山死之。命荣禄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清史稿》
光绪皇帝当然不听,每年几百上千万的军费给了李鸿章,这么强大的水师不能打仗?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就这么爆发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割地赔款,清政府丢尽了脸面。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是罪魁祸首就三个人,一个慈禧、一个光绪还有一个李鸿章。慈禧和光绪是国家领袖,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有罪过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拒绝与日军对决,最后丧失了反击的时机。
第二件事是戊戌变法,这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自古以来变法都是一场阵痛,戊戌变法也不例外。这是仅仅持续了一百天的变法活动,所以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
如果成功了,那么清王朝可能会进入到君主立宪制,可惜最后失败了。慈禧太后察觉到了异样,果断夺取政权,将光绪囚禁起来,捕杀戊戌变法分子。
04囚禁光绪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0年时间。其实光绪皇帝亲政的时候,慈禧太后一刻都没有放权的意思,她手里的心腹大臣诸如李鸿章等人,都为慈禧太后看着光绪皇帝呢!
所以光绪皇帝亲政10年,其实也算是慈禧太后掌权的10年时间,不过这段时间从形式上来说,是光绪皇帝的10年执政期。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太后再次“被迫”走到前台,成为了帝国的主人。这个时候的大清国已经完全开始走下坡路了,慈禧太后开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活动。
她想要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尽量保全清皇室的生存空间。只要清王朝不倒闭,那么什么都好商量。
很可惜的是,一切都很难挽回了,因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极点,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持自己家族的统治,更是不得人心。所以灭亡是必然的,慈禧去世以后,仅仅3年时间,清王朝就灭亡了。
总结:执政48年,垂帘38载,慈禧过错大于功劳。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功过是难以评价的,比如说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就很难去评价这件事,毕竟双反支持者的人数都不少。
不过慈禧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因为慈禧绝对是过大于功。
先说说功劳,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李鸿章兴办洋务,支持沈葆桢开设船厂,支持张之洞开办兵工厂,这一系列的支持,使得晚清有了一定的抗争资本,也为争夺主权做出了努力。
再看看他的过错,她出卖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割地赔款。放弃京城逃避战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清朝处于被动状态。丧权辱国之下,居然还囚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改革变法,很难想象她的统治会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说,慈禧执政48年的时间,垂帘听政38年之久。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统治者。她的私心,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参考资料:《清史稿》
3.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含义:
或称庚子事变、庚子国变、庚子拳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清末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也包括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排外运动,“突显中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它也标志着以仇外情绪为契机的反对基督教传教活动已达到高水位”,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
(一)爆发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
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4. 义和团兴起时间地点口号?
义和团运动时间是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
,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地点是中国北方,首先爆发的地点是山东。参战方八国联军、清政府、义和团,结果是八国联军胜利。
义和团口号其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口号其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晴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阻住天。
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语学真言。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劝学拳,要灭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5. 慈禧死后权力落谁手上?
在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的掌握并没有落到一个明确的接班人手上。清朝政权陷入了一段混乱和动荡的时期。以下是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说明:
慈禧太后去世后,清朝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的局面。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慈禧太后的儿子、光绪皇帝的弟弟奕譞(载湉)应该是合理的继承人选。然而,奕譞并没有立即接任皇位。在慈禧太后去世后的几个月里,清朝政权的权力处于一种暂时的过渡状态。在这期间,慈禧太后的亲信、家族成员以及官僚集团都试图争夺控制权。然而,由于政治派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争斗,权力的最终归属并没有得到明确解决。在这一时期,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是袁世凯,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袁世凯在慈禧太后临终前受其委任,成为摄政王,掌握了实际的政治权力。然而,袁世凯并没有接受清朝皇位,而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中国的重要政治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权的统治逐渐削弱,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加剧了政权的瓦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统皇帝退位。此后,中国进入了新的政治时代,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并没有明确落到一个接班人手上。清朝政权陷入了权力斗争和混乱的局面,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袁世凯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没有接受皇位,而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历史反映了清朝政权的衰落和中国社会的转型。6. 1840年到2021年中国的大事件?
1 鸦片战争1840-1842 2 洪杨匪乱1850-1864 3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4 洋务运动1861-1894 5 中法战争1883-1885 6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7 戊戌变法1898 8 庚子之乱1900 9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1911 10 辛亥革命1911 11 民国成立和清朝灭亡1912 12 二次革命1913 13 护国战争1915-1916
7. 义和团是什么时间?
最早义和团是1899年10月,在山东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信天主教的中国百姓与不信教的百姓发生冲突,义和团冲击当地外国人建的教堂,冠县知县蒋楷派兵镇压,义和团首领朱红灯率义和团团民与清军战斗,将清军打败了。
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广大人民掀起了反抗浪潮。1901年6月,直隶深州、安平等地民众在田燮经领导下,竖起“反清灭洋”的大旗,反抗侵略者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同年8月祁子刚领导的直隶雄县起义,也高举“反清灭洋”旗帜。1901年,川东义和拳散发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口号。随后1902年四川红灯教首领李冈中在资阳起义,四川义和团斗争开始高涨。同年4月,爆发景廷宾起义,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也参与了起义。景廷宾被推为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两面大旗,歼灭来敌七十余人。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四万人,势力遍及冀、鲁、豫三省24个县。7月25日,起义军被镇压,景廷宾被害。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爱国思想
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欧弗莱区在《列强对华财政控制》一文中论证义和团运动时说:“关于它兴起的原因,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如今又想来瓜分中国。’”
排外思想
与爱国思想相对应,义和团也存在一些排外的思想与举动。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处理。
一是义和团为抵抗清军镇压或外国侵略军的进攻而在部分地区采取的毁铁路拔电杆的行为,这些举动是基于战争形势的需要,并不存在仇视外国科学技术的问题。如涞水之战杨福同被杀后,义和团开始大规模拆毁铁路,根据当时有人的分析,其缘由是“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拳事杂记》)。过去有人仅凭义和团的宣传“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就认为这是敌视西方文明的举动,这是不严肃的。
二是部分义和团员基于仇外对西方器物的大规模毁坏,如“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见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佚名:《天津一月记》)此外,义和团还杀害了很多无辜卷入的教徒和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若纸菸,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这些行为遭到后世论者的极大诟病,认为是封建蒙昧主义的体现。
三义和团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在一部分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笼统排外的同时,另一部分部分义和团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器物。一些义和团员在实战中意识到洋枪的优点并加以使用,如俄国随军记者扬契维茨基说:“街上到处都是扎着红头巾的义和团,不过,如今他们不仅手持长矛大刀,而且有的也拿着步枪了”。还有一些义和团只要形势需要,并不拆毁铁路。如新城某团“其团规不赴调出战,不滥杀教民,不拆铁路,颇守正。”(《拳匪纪略》)又如在保定西关“铁路人人自危,皆错愕不知所为。或献计曰:‘莫如迎师立厂,拳匪顾念同类,或可免意外之虞。’观察不得已从之,立厂于西关永宁寺,迎师教练,诫毋焚杀。铁路诸色人等尽入其中。由是人心始定,拳匪与工役耦居无猜,附省二百余里铁路得以无恙。”(《畿南济变纪略》)。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